守萬家燈火 護百姓溫暖 首頁 > 守萬家燈火 護百姓溫暖
營口熱電廠:渤海之濱 逐“熱”前行
吹得沙沙響的落葉,走街串巷的糖葫蘆,孩子奔跑呼出的哈氣,路上行人斜長的影子……渤海之濱的初冬就這樣悄然浸漫著營口這座小城。十幾年來,從147.18萬吉焦到695萬吉焦的輸送熱量,從370萬平方米到1780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營口熱電廠不改初心,不忘使命,以技術創新、設備改革、科學儲煤逐“熱”前行,實現供熱量與供熱面積的逐年增加,贏得營口市民對供熱品質的信任與認可,將冬日的暖實實在在地貼在了濱城百姓的心上。
呼和浩特熱電廠:讓北城“熱乎”起來
呼和浩特,祖國正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冬季外面呵氣成冰、家里熱氣騰騰,這是北方人的冬季記憶,是一個家的溫暖,更一座城的溫度。供熱是北方冬季最大的民生工程,作為呼和浩特市最大的單體供熱單位,呼和浩特熱電廠承擔著市區五分之一的供熱面積,3370萬平方米,12萬多熱用戶,將民生責任扛在肩上、記在心中。
上安電廠:匠心守護 冬日暖陽
2022年,能源供應形勢日趨緊張,疫情影響下,電廠保供電保供熱工作面臨嚴峻考驗。在太行山麓井陘關口,一個集火電、新能源、供熱為一體的綜合能源企業——上安電廠,正千方百計備足機組“口糧”,全面細化燃料管理,緊鑼密鼓推進各系統運轉可控在控,持續將溫暖、電能輸送至千家萬戶,成為了河北南部冬日里的一道暖陽。
松原熱電廠:1450萬平方米的“熱管家”
2022年10月18日,作為松原市區唯一一家熱電聯產民生保供企業,松原熱電廠提前7天正式開栓供熱,這標志著為期近6個月的集中供熱工作拉開帷幕。 冬季供熱事關民生大計,怎樣為松原市1450萬平方米廣大熱用戶供好熱、服好務,松原熱電廠下足了功夫。
德州電廠: 一切為了“暖冬”
秋去冬來,寒意漸濃。2022年11月7日,立冬,意味著供暖季的來臨。作為熱源單位,德州電廠已經于11月5日開始供熱暖管、全線升溫,確保10日前溫暖入戶、達標供熱。
燃料公司天津分公司: 黑色”戰場的“暖”前鋒
4000萬噸—―這個數字是燃料公司天津分公司在2022年向集團公司下屬36家電廠供應的煤炭總量,同比增加1300萬噸,占燃料公司下水煤經營總量近半壁江山。這一年天津分公司經受住了重重考驗,肩負起為集團公司內貿下水煤保供控價艱巨任務的同時,圓滿完成全年各重點時段保供、救急任務,筑牢華能下水煤“最后一道防線”。
楊柳青熱電廠: 擦亮津門“暖”字招牌
寒露到立冬,翻地凍死蟲。2022年11月1日,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正式拉開供暖季帷幕。作為全市最大的熱電聯產企業,楊柳青熱電廠堅持早謀劃、早安排、早動手、早落實,多措并舉開展供熱前期準備,確保按時、安全、穩定供熱。
大慶熱電廠: 護航油城民生“溫度”
8月末,大慶市突發新冠疫情,整個城市被按下暫停鍵,距2022~2023年供熱期僅剩1個月,大慶熱電廠頂住壓力,克服重重困難,完成檢修改造工作。10月8日,大慶熱電廠開栓供熱,拉開了今冬供熱序幕,用實際行動向大慶居民兌現了提前供熱的莊嚴承諾,為油城百姓上交了一份“戰疫情、保民生”的華能答卷。 向“疫”而行 提前供熱 “做好供熱服務保障,讓居民安心過冬。”熱網部主任唐金全指揮大家行動起來,“居民們對溫度很敏感,一旦降溫,供暖需求激增,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和行動準備。” 疫情之下,大慶熱電廠熱網部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完成43座換熱站、兩座升壓泵站的自控與配電系統調試,落實好應急搶修隊伍人員安排。與政府、社區等多方通力合作,9月17日,一級管網開始注水試壓,10月1日進行冷態循環;9月22日~10月7日二級管網完成注水、試壓,進行冷態試運消缺;10月8日,一級管網開始升溫,提前開栓供熱。 隨后,電廠各生產部門無縫對接進入“冬季”模式。運行部精心監盤,加強巡檢,全力保障電力熱力平穩有序供應;檢修部嚴把機組A修質量關,提前4天完成2號機組檢修工作,實現鍋爐點火、汽輪機沖轉、發電機并網一次性成功。熱網部啟動“站長負責制”,中心站夜間設置值班人員2人,負責晚間運行、跑冒滴漏處理、夜間缺陷統計,提高消缺效率;燃料部提高設備檢查頻率,做好煤炭接卸、儲存、保管工作,與鐵路部門、銷售公司打好配合,保證充足“口糧”。 管網改造 老小區新供熱 “主任,因為疫情,我們的工人很多都在別的區到不了現場,施工材料備件也過不來,怎么辦?”這給此刻正在讓胡路九區進行老舊管線治理的熱網部副主任劉泓伯出了個難題。 讓胡路九區供熱管線常年埋設在地溝內,腐蝕情況嚴重,失水情況頻發,小區供暖爆管頻發,搶修難度大、危險系數高,嚴重影響了居民安全用熱。2022年,大慶熱電廠下定決心,對多個像讓胡路九區這樣的老舊小區管網進行集中治理。但疫情突發,各項工作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眼看10月份就要供熱,事關民生,工期耽擱不得。“供熱期前治理工作必須完成!”成為熱網部的軍令狀。 此時,大慶熱電廠又恰逢機組A修,已有近千名員工和外委單位員工駐廠封閉管理,人員緊缺、材料運輸不暢都是熱網維護改造工作面臨的巨大難題。電廠與大慶市政府、區政府及防疫部門多方溝通協調,最終拿出了“就地招工、修舊利廢”的方案。工人過不來,那就協調調動本區工人施工,在安全合規的前提下,在小區內招臨時工,承擔一部分輔助類工作。材料備件過不來,那就從全廠閑置物資里找,對檢修過程中拆卸下來的“可修件”修復再利用。同時,大慶熱電廠爭取到20張特需車輛通行證,將材料零件“搭運”至施工現場,解決了燃眉之急。 搶時間,抓進度,大慶熱電廠僅用時17天,就順利完成了5棟居民樓管線治理工作,對77戶室內盤管進行更換,解決了管網老化造成的失水和低溫問題,有效提升了供熱管線的安全性和供熱效率。 “今年家里暖和多了,我們都特別滿意。”這是供熱后對居民回訪時得到的一致評價。截至10月31日,與往年相比,該小區用戶室溫平均提升4攝氏度,供熱質量大幅提升,單日補水量同比降低超60%,搶修改造成效顯著,實現了經濟供熱和高質量供熱的“雙贏”。 供熱“好管家”服務“最后一米” “喂,是華能供熱嗎?馬上要降溫了,我家暖氣怎么還不熱乎,我在公示板上看到你的電話,打你電話好使不?”熱網部王超在周六晚上接到這樣一通電話,他很快回應:“我們華能客服24小時上班,我是負責咱們這一片供熱檢修的,我的手機號就是報修專線,你找我好使!我馬上安排人處理。” 王超一刻不怠慢,立即聯系用戶小區值班人員,幾分鐘后,正在小區里協助用戶處理不熱問題的檢修工人通過手機就查看到該任務,并立刻趕往現場。經過一番檢查,原來是暖氣沒有排空。王超對用戶說:“我們‘華能大慶供熱’公眾號里面有排氣教程視頻,保證您一看就會!”問題順利解決,用戶夸贊道:“沒想到你們來得這么快,我也學了一招,以后再有問題心里有底了。” 作為大慶熱電廠熱網部供熱區域報修工作負責人之一,王超不止一次接到這樣的電話。供暖季初期,抗擊疫情剛剛取得階段性勝利,居民們的關注點由“抗疫”逐漸轉移到“過冬”,反復電話咨詢、不明情況報修等現象較多,原有的客服熱線接待量較大。 為有效提高上門服務效率,提高熱用戶的用熱體驗,大慶熱電廠結合供熱管理工作實際情況,在原有5條24小時客服熱線的基礎上,新增供熱報修專線23條,分別對應指定供熱區域,并通過微信公眾號、小區單元樓內公示板、社區網格工作群等方式及時告知用戶,確保用戶有問題能第一時間聯系到專管負責維修人員。同時,熱網部員工自導自演拍攝了一系列供熱小視頻,教用戶認識家中的供熱系統,進行簡單的排氣操作,大大降低了無效咨詢的數量,有效提升供熱服務精細化程度,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進一步筑牢華能優質供熱口碑,有力維護企業形象安全。 大慶熱電廠現有供熱面積1498萬平方米,承擔著大慶市西城區大部分居住區、商業區及學校、車站等重要公建單位的冬季供暖任務。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和局外人,作為華能供熱員工,始終堅守崗位,守土盡責、服務民生,全力確保供熱安全穩定,讓暖暖熱流源源不斷流進千家萬戶,提升的不僅是室內溫度,更是民生溫度。
海拉爾熱電廠: 穿寒越冬溫暖你
北風起,寒意濃。隨著呼倫貝爾氣溫連續走低,11月1日,海拉爾地區今冬第一場降雪如約而至,雖然氣溫急劇“下滑”,但百姓室內溫度決不能跟著“下滑”。作為呼倫貝爾地區最大的供熱企業,蒙東公司海拉爾熱電廠堅決扛起地區能源保供政治責任,全力以赴做好供熱服務保障工作,確保2050萬平方米、17萬熱用戶溫暖過冬。 “長距離”更溫暖 “辦好供暖實事,彰顯城市溫度。”在伊敏至海拉爾長距離供熱工程新建聯通管線施工現場,紅色的宣傳標語異常醒目。為加快提升呼倫貝爾中心城區供熱安全保障,電廠于9月10日開工建設DN600聯通管線,工程建設團隊克服工期短、施工路徑復雜、疫情延誤進度等困難,吃住在施工現場,及時解決施工技術難題。 10月7日,當地突發疫情,工程進度告急。“工期監督一定要往前趕,這個采暖期管線要投運,咱們心里裝著百姓冷暖,就沒有啃不下的硬骨頭。”電廠廠長、黨委副書記尹金力鼓勵大家。電廠全體參建人員開啟“5+2”“白+黑”工作模式,積極協調住建、市政、交管、水利等各職能部門,嚴格執行“兩點一線”封控管理,確保防疫、施工“兩不誤”。參建人員白天協調施工進展,解決施工現場疑難雜癥;夜里組織技術討論會、反復推敲驗證,憑借著“千言萬語、千辛萬苦、千方百計”的干勁和韌勁,歷時45天提前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11月1日,管線建成順利投運,可將伊敏至海拉爾長距離工程伊敏電廠熱源接帶供熱面積由987萬平方米擴大到1208萬平方米,有效釋放長距離供熱能力,為提升伊敏、海熱、東電供熱接帶能力科學性及管網運行安全系數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暢通供熱“最后一公里” 為了讓老百姓心里熱乎起來,電廠對“供熱管家”服務進行了再升級,以群眾需要和故障險情為令,第一時間搶修和維護供暖設備,暢通供熱服務“最后一公里”。 11月4日凌晨2時40分,電廠調度員蔡松楠巡檢發現鄂溫克12號換熱站壓力急速下降,他當即與責任區負責人丁振宇取得聯系,“小宇,鄂旗12號換熱站二網壓力急劇下降,立即檢查掉壓原因,避免換熱站保護動作造成停站。” “好的,這連風帶雪的天氣,老百姓的室溫決不能受影響,查漏后必須抓緊搶修。”丁振宇緊急撥通調度電話,第一時間關閉鄂旗12號站小區分支供、回水閥門。 閥門關閉后,站內壓力果然恢復正常,丁振宇帶著班員迅速趕往小區查漏搶修。“小區三級網發生嚴重泄露,我們已經到達,正在查漏,請抓緊聯系水暖師傅到達現場,配合查漏、搶修。”丁振宇邊走邊跟伊敏嘉園物業經理溝通,“咱們分兩路,1~7號樓,我和林師傅檢查。蔡哥,你跟老孫檢查8~15號樓,發現漏點及時溝通……” “漏點找到了,就在1號樓。”凌晨3時27分,丁振宇用手電筒晃著向上冒水的井口,大喊了一聲。 看著這么大的水量,物業人員直撓頭,“這么大的水量,我們沒有抽水泵啊!”蔡松楠馬上把供熱搶修車開了過來,“我們有泵,后半夜溫度最低,家家戶戶這溫度可耽誤不得。”凌晨5時03分,一號樓降水完成,關閉樓頭閥門,伊敏嘉園小區其余樓宇恢復供熱。 11月5日上午8時22分,經過20多個小時的補漏搶修,一號樓三級網泄漏管線搶修完畢,恢復供熱。 外面還在下雪,小區的業主們一大早就趕到了搶修現場,住戶孟和大爺拉住丁振宇的手說:“好孩子,忙乎兩宿了,叫上大家到大爺家吃早飯,我煮了奶茶你們暖和暖和。” 摸得著的“智慧溫度” “這數字孿生模型就是牛,利用它分析出來長輸系統運行工況,既平衡了熱網流量分布,又節約了能源消耗。”電廠熱網運行班長張冬雪看著數據分析表興奮地說。 為加快推進海拉爾智慧供熱城市建設,今年9月,電廠以伊敏至海拉爾長距離供熱項目為依托,探索實施的高寒地區長距離網源協同與城市智慧供熱關鍵技術研究,在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中邁出了第一步。 項目于2022年5月開始研發,采用前饋控制技術結合數字孿生模型技術解決供熱滯后問題,使供熱流量從超供、欠供轉變為按需供熱,有效攻克了地區熱網系統復雜、長輸管道的長時滯特性等難題。目前,項目已完成了所有場景的BIM建模和數字孿生建模工作。 同時,電廠通過數字孿生模型對長距離系統的運行工況進行模擬分析,制定了本采暖期長距離供熱方案,相較同期運行方案,可節約電量118萬千瓦時,用戶室溫也相對均衡穩定。 數字化供熱手段不僅管網數據喜人,更讓智慧供熱優勢變成了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溫度,這一點,家住梅園小區的劉奶奶就深有體會:“這高科技系統真靈啊,這幾天降溫我家溫度比左右鄰居低3攝氏度,供熱管家就發現了,立馬就到家里來檢測,一查才發現我家樓上管道有氣堵現象,這不,昨天電廠的技術人員幫著調了一下,溫度明顯上來了。” 此次降雪期間,梅園小區的供熱溫度沒有像往年一樣受到影響,她口中的“高科技”就是電廠混水示范區智能測溫系統和供熱管家服務系統。電廠改變原有直供網分布式供熱模式,應用熱網智能控制、5G信號傳輸、大數據物聯網調控等技術,為供熱管理和優質服務植入科技元素,以數字賦能智慧供熱新生態。 天氣那么冷,華能供熱人的心總是那么熱,他們穿梭在寒冷的冬夜里,一次次用堅守與奉獻詮釋著央企擔當,履職盡責為北疆百姓輸送汩汩“華能溫度”,他們堅信,辦好每一件供熱實事,就能夠走進百姓心里,去兌現守一城燈火,護萬家溫暖的承諾。
酒泉電廠: 大西北的三冬暖
北風呼嘯,夜寒涼,深秋的大西北已充滿涼意。11月1日,酒泉電廠正式開栓供暖,汩汩熱流涌進千家萬戶,開啟今冬供暖的新篇章。 面對城區1263萬平方米的供熱任務,近二十萬人的迫切期待,還有疫情硬核大考,酒泉電廠踐行“讓千家萬戶溫暖過冬”的承諾,實施熱網增容改造,儲備“過冬口糧”,扎實做好保供工作,為酒泉市城區百姓送上了溫暖如春的關懷。 這一次讓我們把鏡頭對準供熱人,151天供熱,365天維護,一年四季,供熱路上,他們日夜堅守,守護著萬家燈火。 增容改造,保供有“力量” 酒泉電廠兩臺33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原設計最大供熱能力為880萬平方米。今年,為緩解市政供熱壓力,電廠供熱面積增加30%,總供熱面積達1263萬平方米。為此,電廠對機組供熱能力、供熱安全進行評估,適時開展熱網增容改造,提高機組供熱能力。 “熱網增容改造能夠滿足政府需求,也與電廠‘十四五’發展規劃不謀而合,對搶占供熱市場優質資源,進一步降低供熱安全風險和經營壓力具有重要意義。”副廠長談敦湖介紹。電廠分析制約機組供熱能力的主要因素,計算新增供熱面積所需要的首站最大供水、供汽能量,提出了熱網增容改造方案。 4月份供暖季結束,電廠就著手實施改造工作。但疫情形勢嚴峻,屬地管控措施持續收緊,嚴重影響了物資到廠和改造工作進度。“閥門運輸如果走高速,低風險地區只要24小時核酸、查驗行程不經過中高風險地區,就可以通行。”項目負責人趙金成聯系供貨商,“我已與防疫部門溝通,按照我給你的路線走,4天準能順利到電廠。”為了保證物資按時到貨,項目攻堅組在遵守疫情防控政策的同時做足了功課。 180多天的改造工作,每天戶外風吹日曬12小時,讓有號稱“曬不黑”的攻堅小組成員馬明瑞一下子黑了幾個度。日均2萬步,奔走在各個作業面,檢查施工安全,監督工程質量,確保每天進度有保障。 10月20日,熱網增容改造項目順利完工,實施了現有供熱設備加熱器換管改造,有效將供熱能力由原設計880萬平方米擴容至約1300萬平方米,循環水流量不低于12000噸/小時,滿足接帶新增供熱面積要求,機組供暖更有“力量”。 暢通煤路,“口糧”有保障 “金塔方向的運煤通道也通了,今天又能到11輛煤車,加上火車煤,咱們冬季供暖的煤有保障了。”這是燃料調運專責劉星在駐礦第7天發來的匯報,聲音里透露著安心與喜悅。 今年冬天,疫情之下的燃料保供格外艱辛。酒泉電廠兩臺機組按照供暖期滿負荷運行,單日耗煤量近1萬噸,日進煤量8500噸以上才能保障機組“口糧”。電廠抓緊落實長協合同履約兌現率,以日保月、月保季、季保年,確保長協履約率達100%。但煤運不進來,一切都是徒勞。 酒泉地區毗鄰新疆,電廠主要煤源為新疆煤。因疫情形勢嚴峻,電廠面臨燃料運輸困難。“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煤運進來。”廠長王玉林強調,“運力不夠,咱們就盡全力提高運力,煤車過不來,咱們就想方設法接過來。” 就這樣,燃料供應部幾位“糧草官”開啟了逆行保煤之路。一天上百通電話,磨破了嘴、跑斷了腿,與煤車過境當地工信、防疫、交通等單位聯系,采取提前報備、簽訂承諾書、檢查卡口專人接車、即到即卸、限時離境等措施,協調電煤運輸車輛通行,協調鐵路部門,提高鐵路敞車請車承認率,增加集裝箱循環列運行班列,全力提升火車煤到貨量。 “我這次帶了兩箱方便面,就住在礦邊的賓館,盯著裝車發貨。”劉星有備而來,不顧疫情風險逆行而上前往礦區駐礦,掌握煤礦實際產量、庫存,現場協調裝車發運事宜,持續加大煤炭發運量。礦區每天往返各地的運煤車輛有幾百輛,防疫風險高。駐礦10天來,劉星每次都是開車出去考察情況,回來繼續電話督促催裝發運,硬生生“逼迫”汽車煤由原來的時斷時續,到現在每天穩定到廠80余車。 通過長達兩個月的不懈努力,電廠共辦理運煤車輛通行證240余張,集裝箱循環列由兩列增至三列,燃料日均到廠量提升至8000噸以上,燃料庫存穩步提升。 精益摻燒,保供增效益 “煤這么金貴,又來之不易,要將每一克煤都用在刀刃上,既要保證燃燒穩定,又要經濟節約。”運行部鍋爐主管閆海斌說。 配煤摻燒是酒泉電廠的一塊“金字招牌”。多年來,電廠潛心研究,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配煤摻燒模型,節約成本超1億元,在區域公司“小有名氣”。 此次燃料保供攻堅戰中,多年積累的經驗發揮出關鍵作用。精細摻燒能夠為協調燃煤爭取更多時間,但卻是個高要求的技術活,不能影響供熱需求,鍋爐還要穩定燃燒。“D磨煤量加1噸試試,千萬別多了,注意磨煤機處理正常。”閆海斌一邊指導著集控人員微調燃燒,一邊詳細記錄著不同工況下每臺磨組的煤量、風量,觀察鍋爐火焰情況。酒泉電廠科學預測負荷曲線,綜合考慮調峰需求,結合保供需求、來煤情況及現有庫存結構,不斷調整配煤摻燒模型,“葷素搭配”讓機組“吃得飽”“能消化”,實現負荷接帶、鍋爐穩燃和降低燃料成本統籌控制。 “把磨煤機盯好了,沒事多巡檢兩趟,省煤還得指望它呢。”檢修部主任羅祥一再叮囑。磨煤機的運行方式直接影響配煤摻燒,在駐廠的近一個月里,羅祥像看著自家孩子一樣,緊盯每一個部件、參數,生怕出現任何紕漏。 在不斷探索改進中,電廠經濟煤種摻配比例均大于70%,摻燒比例不斷創新高,日節約優煤約500噸,實現了安全性和經濟性兼得,為供暖“口糧”保駕護航。 無盡的“呵護”,只為冬天里的溫暖和市民的滿意。酒泉電廠將一如既往踐行“保供熱、促穩定”的神圣使命,持續發力,點亮萬家燈火,守護人民溫暖。